入额“第一槌” | 时光不负追梦人

来源: 沙洋县法院 时间:2023-05-25 17:05:16

图片

李霞,女,汉族,1988年7月出生,湖北沙洋人,在职研究生学历,2012年11月参加工作,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沙洋县人民法院审判员。

2007.09-2011.07    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学习
2011.09-2014.07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专业学习
2012.11至今           沙洋县人民法院

5月25日,随着一声闭庭的法槌声响起,我作为员额法官审理的第一起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拾起法律,进入法院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像前辈一样成为一名法官,辨析是非,定纷止争,奉献法治,是我的梦想。十一年的砥砺前行,时光不负追梦人,在今天开花结果了。入额法官,在我看来,不仅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回想自己多年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一步步成长的积累,让我接受这份新的使命时,心里有了底气。

基层法庭,初生之犊

我进入沙洋县人民法院的第一站是到沈集法庭任书记员。这是我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份工作,从学校到法院的角色变化,让我有成长的惊喜与好奇,我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

图片

法庭是新建的,虽然不大,但一应俱全。经过几个月的实战,我慢慢体会到,书本上的法律知识远远不如实务的法律生动、真实,挺在与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各种案件各色人群,虽然应接不暇,但实实在在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从立案、送达、记笔录、草拟文书、执行、做内勤这一系列的工作中,让我从一名“法律小白”,逐渐成长起来,我可以独立地写完一份复杂的判决书了。成长的道路往往伴随辛苦,然而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我再也不是那个曾经书卷缠身、对未知有恐惧的法科生了。

立案诉服,回炉续炼 

图片

2018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回到机关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工作,开始了又一段有别于基层法庭的工作历练。

最高院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提出了“两个一站式”建设目标。面对新事物,只有新探索。如何把我院的“一站式”工作推到群众面前,如何开启适应新时代发展,建设法院高效便利诉讼模式,这个课题落在我们这一批面对新事物的法院干警身上。

通过向上级法院同行取经,与律师、当事人面对面交流,经过摸索实践,我院的各类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启动运行,诉源治理工作开端顺利。在新冠疫情期间,立案审判不打烊,这些平台大发神威,律师、当事人纷纷点赞。

曾经一名当事人对我讲:“你们法院的诉讼平台让我省了好多车费好多时间好多精力,坐在家里把官司打了,这个真不错!”群众的肯定才是最好的鼓励。这段回炉续炼的经历,让我又学到了新的东西,我感觉更有底气了。

再回法庭,重拾案件

图片

2022年6月,我院决定重启曾集法庭,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去挑这个担子。

谈话间,我心里很紧张:我还不是员额法官,去负责一个法庭,能不能胜任啊?前有业务锤炼,后有领导鼓励,我勇敢起来了:谢谢领导关心,我愿意去试一试,我努力不负所望。就这样,我收拾行装,重回法庭,与重启的曾集法庭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并肩前行。

角色变了,操的心也多了。这一次不同于以往,虽暂时还未入额,但我是以法庭负责人的身份要求自己,每一次耐心接待当事人,每一次顺利庭审,每一次尽心调解,每一次走村访校,每一次法治宣讲,每一次尽力执行过程中,我都在默默鼓气,踏实坚韧,不断汲取营养,静待梦想花开。

曾集法庭虽还无办公场所,但工作任务一件没落下,此次中院谋划“四融共建”工作,曾集法庭按要求高标准开展各项任务,我用我的双脚走出了良好开端。

图片

入额宣誓,无悔选择

今年5月22日,我手握宪法,高举右拳,在国徽下宣誓,忠于宪法,忠于人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

从跨出校门走入法院,时间虽在流逝,但初心未改。我一步步从书记员、法官助理成长为法官,时光不负梦想,一路走来,辛苦与喜悦同在,责任与荣誉并重,这又是我人生历程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接下来的路上,我将一往无前,兢兢业业,珍惜荣誉,铭记誓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成为我无悔的选择!

图片